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行車電子秤采用智能化操作、適應性強
技術文章
行車電子秤憑借其準確工作原理和智能化、適應性強的優點,正成為工業稱重領域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復雜工況下的動態計量場景中展現出優勢。
1.信號轉換:當被稱重的物體或車輛停在稱重平臺上時,在重力作用下,平臺將承受的重量傳遞給安裝在特定位置的壓力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通常采用電阻應變片式設計,受壓后會產生與重量成正比的微弱電信號(毫伏級)。例如,在電子汽車衡中,多個承重點上的傳感器共同采集數據;而冶金用的行車秤則可能通過傳力軸或軌道式結構傳遞載荷至傳感器。
2.信號處理與放大:傳感器輸出的模擬信號需經放大器增強,并通過濾波去除干擾成分,再由模/數轉換器轉化為數字信號。這一過程確保了數據的初步準確性和穩定性。
3.數據處理與顯示:微處理器接收并分析數字信號,結合預設算法進行計算,通過顯示屏實時展示重量數值。部分型號支持無線傳輸功能,可將數據傳輸至遠程終端或打印機,便于記錄和管理。
4.動態適配技術:針對運動狀態下的稱重需求,如行車抓斗作業,系統采用動態軌道傳感器和專用防干擾儀表,實現高精度的即時計量而不影響設備正常運行。
行車電子秤(如電子汽車衡、軌道衡等)的測定步驟:
1.信息采集與準備
-技術參數收集:獲取設備的準確度等級、稱量范圍、分度值、秤體尺寸(長寬高)、傳感器及儀表型號等關鍵數據,為后續維護提供依據。
-砝碼溯源性驗證:確保檢定用砝碼和小砝碼均經過法定機構檢定并在有效期內,恒定載荷也需通過已校準的設備進行標定。
2.外觀與結構檢查
-承載能力測試:施加一定載荷并停留觀察秤體是否變形;檢查基坑平整度、基礎水平性及裂縫情況,排除蜂窩或空鼓現象;確認多節秤體的搭接牢固性和傳感器受力面的垂直狀態。
-安裝質量評估:重點查看秤體整體平直度、限位間隙合理性,以及傳感器與傳力構件的水平狀態,避免因安裝偏差影響精度。
3.性能測試
-重復性實驗:使用檢衡車或恒定載荷多次上下秤臺,記錄同一載荷下的測量差異,要求誤差不超過允許范圍。需保證相同操作條件(程序、觀察者、地點)下的短時重復測量一致性。
-偏載測試:優先選用大質量砝碼替代小砝碼組合,在不同承重位置進行逐點測試,驗證各支點的示值均勻性??赏ㄟ^調小分度值提高檢測靈敏度。
-加載/減載校驗:從零點逐步增加至額定載荷(如20噸→40噸),再反向逐級減少,觀察儀表讀數穩定性及回零準確性。必要時結合靜態卡車掛車作為實際載荷驗證。
4.校準與調整
-零點校準:開機預熱后確認空載歸零穩定性,必要時通過內置功能或外接標準砝碼修正零點漂移;定期檢查水平氣泡是否居中以保證傳感器均衡受力。
-量程驗證:選擇量程一半或一倍的標準砝碼進行多點校準,調整至顯示值與實際重量一致。可輔以其他物體交叉驗證準確性。